
美国国土安全部周一发布了备受关注的最终规则《入境和离境时对外国人采集生物识别数据》,正式确立在美国所有入境口岸实施面部识别扫描,并将在未来逐步增加虹膜和指纹采集。该规定将于2025年12月26日生效,取消了长期以来对外交官、大多数加拿大旅客及14岁以下儿童的豁免,几乎所有非美国公民——包括游客、学生、临时工和绿卡持有者——都将纳入生物识别数据采集范围。
海关与边境保护局(CBP)官员将为每位旅客拍照,并在数秒内将实时图像与政府数据库进行比对,出境闸口则会记录离境信息,以加强逾期滞留的追踪。国土安全部表示,该规则弥补了自9·11事件后入境出境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漏洞,但隐私保护组织已准备就因非公民数据最长可保存75年的存储期限提起诉讼。
从出行角度看,跨国公司需向派遣员工和短期商务旅客说明拒绝配合的后果:不遵守可能导致拒绝登机、拒绝入境或取消移民福利。拥有大量跨境员工的企业,尤其是在美加和美墨边境通道的企业,应预计在规则实施初期的第一季度,主要检查通道排队时间将延长,并为高峰出行周预留更多通行时间。
配备电子闸口的机场和海港影响较小,但陆地边境口岸可能初期依赖移动摄像设备,可能引发交通拥堵。国土安全部将接受公众意见至11月26日,但官员强调,实施前只会进行技术性调整,不会有实质性变动。
海关与边境保护局(CBP)官员将为每位旅客拍照,并在数秒内将实时图像与政府数据库进行比对,出境闸口则会记录离境信息,以加强逾期滞留的追踪。国土安全部表示,该规则弥补了自9·11事件后入境出境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漏洞,但隐私保护组织已准备就因非公民数据最长可保存75年的存储期限提起诉讼。
从出行角度看,跨国公司需向派遣员工和短期商务旅客说明拒绝配合的后果:不遵守可能导致拒绝登机、拒绝入境或取消移民福利。拥有大量跨境员工的企业,尤其是在美加和美墨边境通道的企业,应预计在规则实施初期的第一季度,主要检查通道排队时间将延长,并为高峰出行周预留更多通行时间。
配备电子闸口的机场和海港影响较小,但陆地边境口岸可能初期依赖移动摄像设备,可能引发交通拥堵。国土安全部将接受公众意见至11月26日,但官员强调,实施前只会进行技术性调整,不会有实质性变动。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