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香港巩固其作为内地人才门户地位的努力于11月4日迎来重大提振,北京当日公布了四项旨在简化跨境流动的主要移民措施。
此次政策核心是“人才出境签注”的全国推广。此前该签注仅限于大湾区,随后扩展至北京和上海,自11月5日起,天津、河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及所有内地自由贸易区的合资格申请者均可申请。持有人可在有效期最长五年内,多次往返香港,每次停留最长30天。试点期间已有超过7.4万次入境记录,官方预计扩大适用范围将加速两地在科研合作、商务洽谈及高管交流方面的互动。
配合签注政策,内地当局新增四个直通香港的口岸,包括西九龙高铁站和港珠澳大桥,纳入中国240小时免签过境政策。来自55个国家的旅客可在内地停留最长10天,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航空及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。
科技创新同样成为亮点。深圳五个陆路口岸及大桥口岸将首次启用“人脸识别”智能电子闸机,符合条件的旅客无需出示实体证件即可通关,预计将大幅缩短排队时间,为下月举行的全国运动会做好准备。最后,新规还将简化河套深圳—香港创新合作区内货物、数据及人员的流动,支持跨境生命科学实验室和芯片初创企业的发展。
对企业而言,影响立竿见影:人力资源部门可挖掘更广泛的内地人才资源,流动管理者应更新出行政策手册,活动组织者则可将香港打造为内地社交的便捷起点。法律及移民顾问则需为客户提供签注资格指导,确保遵守停留期限规定。
此次政策核心是“人才出境签注”的全国推广。此前该签注仅限于大湾区,随后扩展至北京和上海,自11月5日起,天津、河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及所有内地自由贸易区的合资格申请者均可申请。持有人可在有效期最长五年内,多次往返香港,每次停留最长30天。试点期间已有超过7.4万次入境记录,官方预计扩大适用范围将加速两地在科研合作、商务洽谈及高管交流方面的互动。
配合签注政策,内地当局新增四个直通香港的口岸,包括西九龙高铁站和港珠澳大桥,纳入中国240小时免签过境政策。来自55个国家的旅客可在内地停留最长10天,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航空及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。
科技创新同样成为亮点。深圳五个陆路口岸及大桥口岸将首次启用“人脸识别”智能电子闸机,符合条件的旅客无需出示实体证件即可通关,预计将大幅缩短排队时间,为下月举行的全国运动会做好准备。最后,新规还将简化河套深圳—香港创新合作区内货物、数据及人员的流动,支持跨境生命科学实验室和芯片初创企业的发展。
对企业而言,影响立竿见影:人力资源部门可挖掘更广泛的内地人才资源,流动管理者应更新出行政策手册,活动组织者则可将香港打造为内地社交的便捷起点。法律及移民顾问则需为客户提供签注资格指导,确保遵守停留期限规定。









